【19楼楼主

我们的生命实践,处处都在向我们证明“不贰”。

所谓“时时示世人,世人自不识”。

例如,我们抬头仰望星空,明星何其远,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呢?

再例如,我们为什么会有同情心,恻隐心等良知和良心呢?

我们为什么会被无私奉献,为他人牺牲自己的行为所感动呢?

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帮助别人可以安慰自己呢?

我们还有“神通”可以证明,这“神通”就是现代科技。

就以互联网为例,这可以说是一种“他心通”。

将来还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可以用来证明“不贰”。

比如,如果我们有了电影《源代码》那样的技术,我们就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别人是如何明白“不贰”的。

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,其实,整个生命(即宇宙)的发展史,包括人类的历史,就是证明“不贰”的过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乐乐认为生命和宇宙文明在基本规律和原则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。这一点和楼主很类似。

20楼楼主

看不惯自己的人往往也看不惯别人。

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常常也苛求他人。

想象的确解决不了问题。还是要等实践来慢慢证明。

这将是个漫长的,甚至可能是无穷无尽的过程。

因为我们多少都有一点点自虐,一点点偏执,一点点分裂。

(原来是一个我,分裂成了能知的我,和所知的我的身体,我的思想,我的念头……)

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治好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1楼楼主

上文的重点在于能知与所知不贰,

也就是说:只有一个知,不分能知与所知。

《论语》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“知”的背后还隐藏着,依托着无量的“不知”。

任何个体(的知)都是整体/集体(全知全能)的某一方面的闪现。

好比白驹过隙,又好比神龙不见头尾。

然而如果没有一滴滴水,又哪里来的大海呢?

个体(自)与集体/整体(他)也是不贰的。

集体/整体不可能脱离一个个个体而独立存在。

而每一个个体的形成/成就其实都是集体/全体的功劳。

举个例子,每个人都有父母,父母又各有自己的父母,……

如此推算我们的祖先真是数不清了,

然而其中只要有一个出了问题,就没有我们了。

这是从身体的角度举的例子。

前面所说的“个体”主要还是指我们每个当下的“知”。

集体/整体不可能脱离一个个个体而独立存在。

我们每个当下的“知”同样时刻也离不开集体/整体。

打个比方,我们眼前都各有一个电脑屏幕,看着各自的内容,然而连在同一个互联网上。

“千江有水千江月”,看似不同,其实是同一个月的倒影。

(千万不可以为这个月是脱离于我们,高高在上的。任何比喻都是拙劣的)

我们都在同一片大海里,我们是一体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2楼楼主

上文试图说明个体与集体不贰。

但是感觉还是过于偏于集体了。

“没有一滴滴水,就没有大海”这个比喻容易让我们误以为个体是微不足道的。

似乎一滴水的有无咸淡,影响不了大海。

其实不然。

前面我还打过一个水晶球的比喻,

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宇宙中的一粒灰尘上的一种微生物。

相反,整个宇宙只是我们的知这颗水晶球上暂时的幻象。

我们每个当下的知,来自集体的全知全能,

我们的每一个心念也必将反馈给集体/整体。

曾经听人说:宇宙就象一个摄录机,记录下了一切。

我则以为一切都记录在我们的潜意识(乃至集体潜意识,集体无意识)里。

更重要的是,我们的这一个知(心念)将成为依托那一个知的“不知”。

(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)

如果有一个生命越狱成功了,那绝不是他个人的本事,

而是我们的每一个知所共同成就的。

而他的越狱成功,也意味者我们都成功越狱了。

因为他与我们是不贰的,是一体的。

体现在哪里呢?

就体现在我们知行合一的生命/生活实践中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3楼楼主

《论语》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
“知”的背后还隐藏着,依托着无量的“不知”。

我只知当下的知,不知其他的知。

而正是无数无量无穷的其他的知(能所不贰,心物不贰的知)共同成就了我当下的知。

这可能不是《论语》的原意,我只是借题发挥而已。

前面我打过一个电影胶片的比喻。